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引導和幫助廣大青年學生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爭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7月16日,文學與歷史學院“踐知”團隊在學院分團委副書記喻莉老師的帶領下,以“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主線,繼續(xù)感悟廣元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
實踐的第四站,團隊來到了廣元市博物館。博物館內藏品多來自全市各級文物收藏單位,能夠較為全面的反映廣元地區(qū)從新石器時代到近代以來的文化演進,同時也能體現廣元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煥發(fā)出的強大生命力,個別文物更是重要歷史事件的見證。
團隊成員走進廣元市博物館,深刻了解廣元的文化底蘊與歷史故事。展廳第一部分為“劍門蜀道女皇故里”,展現了不同時期廣元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以石器、陶器、瓷器為主;展廳第二部分為“丹青墨韻”,以書畫、牌匾為主;第三部分為“匠心獨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現了廣元當地的民俗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如麻柳刺繡、喚馬剪紙、白花石刻等。



通過觀看文字、圖片資料以及視頻素材,團隊成員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廣元地區(qū)多彩的歷史文化,對女皇故里的獨特魅力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大家互相交流彼此的觀點和感受,增進了對沉淀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此次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以“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主線,去到了劍門關、古蜀道、昭化古城、千佛崖等地,團隊成員看到了廣元地區(qū)蜀道文化、三國文化、武則天歷史名人文化、紅色文化的交相輝映。實踐中有對古蜀文化的關注、近現代紅色文化的感悟、當代新風的見聞,是一堂生動的愛國、愛黨的主題教育思政大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