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關愛留守兒童,助力鄉(xiāng)村振興。山東理工大學“ 繪美逐夢·星火永續(xù)”社會實踐團隊于7月5日至7月18日走進臨沂市平邑縣流峪鎮(zhèn)唐村完小學,團隊隊員與留守兒童近距離接觸交流。團隊借助美術專業(yè)特長,將紅色與思政、紅色與美育、紅色與體驗相結合,形成3+1教學課堂模式,為孩子們開展以紅色愛國教育為主題的實踐活動。據悉,活動圍繞當地的紅色沂蒙精神、團扇繪制等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設計實踐課程,同時開展扭扭棒手工材料的制作、“我的夢想”課堂、素質拓展游戲、課業(yè)輔導等特色課程,累計服務留守兒童137人,開展紅色宣講30余次,發(fā)放調研問卷300余份。
圖為山東理工大學“繪美逐夢·星火永續(xù)”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團
一、經驗座談,共謀鄉(xiāng)村發(fā)展
初抵臨沂市平邑縣唐村完小,山東理工大學“ 繪美逐夢·星火永續(xù)”社會實踐團隊便受到了唐村完小學校長、本次負責人裴主任以及當地電視臺記者的熱情歡迎。在辦公室中,團隊代表詳細為裴主任介紹了此行目的、成員構成,支教課程內容及合作愿景。裴主任為實踐團提供了寶貴的實踐方向與靈感。

圖為實踐團成員代表向裴主任介紹此次支教課程
裴主任鼓勵同學們珍惜此次實踐機會,將個人課堂所學融入到實踐中去,特別是將紅色資源融入到思政課堂中,讓孩子們在此次學習中收獲滿滿,真正將紅色文化傳承下去。隨后,實踐團成員結合各自專業(yè)背景,積極分享了本次支教中特色課程的見解,現(xiàn)場交流氣氛熱烈非凡,思想碰撞出璀璨的火花,為唐村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獻上了諸多創(chuàng)意滿滿、切實可行的好建議與金點子。
二、走進紅色故事,傳承紅色血脈
7月6日,團隊成員面向唐村完小學的同學們進行了關于沂蒙紅色精神內容的宣講,回顧了沂蒙精神的光輝歷程,強調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黨群干群軍民之間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感情。此外,團隊還與學生一同觀看紅色教育影片,讓唐村完小的學生們更直觀地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頑強和不屈不撓的精神風貌。在進行紅色觀影的過程中,同學們展現(xiàn)出了高度的專注和認真態(tài)度,他們嚴肅地觀看著每一幀紅色教育視頻的內容,以此來汲取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和崇高精神。
觀影結束后,實踐團成員與同學們齊聲唱起國歌。隨著莊嚴的國歌聲響起,整個教室都沉浸在了一種莊重而肅穆的氛圍中。實踐團成員和同學們用飽滿的熱情和堅定的聲音,共同歌頌著祖國的偉大,這一幕場景令人動容,也讓人感受到了國歌所蘊含的深厚情感和力量。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孩子們一起共唱國歌
三、開展紅色美育,共繪逐夢未來
7月10日至15日,山理工學子發(fā)揮自身專業(yè)優(yōu)勢,分別在唐村完小學不同年級開展了多樣的紅色美育課程,除了團扇的繪制、扭扭棒的制作、彩筆繪畫課堂之外,還開展了夢想起航小課堂,心理健康小課堂以及一些體育娛樂的小游戲,關愛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助力孩子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圖為實踐團隊成員在制作扭扭棒的課堂中向孩子們提問問題時,孩子們積極回答
四、開展紅色調研,點亮希望之光7月16日至18日,“繪美逐夢·星火永續(xù)”實踐團隊以線下問卷調查方式,針對學生、老師、村民發(fā)放了300余份調查問卷,深入探討了紅色資源如何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并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和心理狀態(tài)進行了調研。這次實踐不僅提升了我們的實踐能力和組織能力,也深刻加深了對紅色文化教育和鄉(xiāng)村教育需求的理解。總結而言,這次實踐活動讓我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紅色文化教育和鄉(xiāng)村教育的融合是實現(xiàn)全面教育發(fā)展的重要路徑。我們在實踐中學會了如何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并不斷優(yōu)化和調整我們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圖為學生們在進行線下問卷調查的填寫
本次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圍繞“紅色文化的傳承”、“愛國教育”、“新時代大中小一體化紅色資源融入思政課調研”、“鄉(xiāng)村振興”“留守兒童心理健康”五個主題順利開展支教工作,通過本次社會實踐活動讓山村的孩子們更加深入的了解紅色精神的力量,將紅色文化更好的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