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黨的二十大號召,領悟紅色文化,深入社會課堂。武漢學院青馬班實踐團宋玉瀚、王敏倩、孫雅琪、劉嵐溪、周洋、付博文、李偉靜、付煜佳8名同學深入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踏上了一段別開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課”教育實踐之旅。7月6日下午,校團委楊瑩璋老師與實踐團成員在紅樓合影并再次強調了本次實踐活動的安全及日程安排問題
實踐團第一站來到了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qū)紀念園。隊員們一同參觀了黃麻起義、鄂豫皖蘇紀念園、李先念故居等紅色教育基地,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讓隊員們身臨其境,帶來了一場生動震撼的黨史紅色教育思政課。

隨后,實踐團通過對紀念園工作人員及游客的深入訪談,加深了隊員們對于紅安縣紅色革命文化的認知,并引發(fā)了隊員們對于新時代下如何傳承和發(fā)揚好紅安革命文化的思考。
實踐團第二站來到了七里坪鎮(zhèn)長勝街。在實踐活動中,隊員們與長勝街的居民展開親切而深入地交流。一位飽經風霜的老居民,用他那滿載故事的聲音說道:“長勝街,對我們來說,就是一部活著的歷史書,講述著紅安兒女的英勇與不屈。”這番話語,讓隊員們深切地感受到這片土地上流淌的紅色基因。

實踐團有幸拜訪了紅安縣非遺傳承人黃珍蘭老師。實踐團了解到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紅安大布的主要用途是給紅軍戰(zhàn)士做軍裝。實踐團隊員在黃老師的耐心指導下,親自感受到了紅安大布這項非遺技藝的生命力,從指尖傳遞出的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敬畏與珍惜。這一刻,不僅是在體驗紡線,更是在編織著對文化歷史傳承的新理解。

實踐團利用兩天時間,拜訪了董必武、李先念、陳錫聯三位革命先輩的故居。每一步都仿佛穿越時空,觸摸到那些影響中國命運的關鍵時刻。這些故居不僅是緬懷偉人的場所,更是學習他們崇高品德和革命精神的生動課堂。隊員們細心記錄,用鏡頭捕捉每一個細節(jié),力求將這份歷史的溫度傳遞給更多人

考察學習結束后,實踐團走進城關鎮(zhèn)北門崗社區(qū),為社區(qū)6-9歲兒童開展暑期學堂及愛心助學活動。隊員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結合紅安革命文化開展紅色教育主題宣講、防詐騙主題宣講、愛心助學等活動。用生動的語言,引領孩子們探索身邊的紅色印記,紅色文化在孩子們心中悄然萌芽。

同時,實踐團在北門崗社區(qū)開展愛心助學活動。隊員們化身為輔導小能手,針對孩子們的假期作業(yè)進行一對一指導。幫助孩子們解決了學業(yè)上的困惑。
實踐團在北門崗社區(qū)與社區(qū)的本禹志愿服務隊進行深入學習交流,實踐團得到社區(qū)主任的高度認可和評價,并希望后續(xù)繼續(xù)開展合作。
一周的實踐之旅,隊員們在紅安這片紅色熱土上留下了青春的足跡,他們既是學習者,又是傳播者,更是實踐者。通過這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加深了自身對紅安革命歷史的理解和感悟,也將紅色文化、安全意識和關愛之心傳遞給了更多的人。這次實踐,對于每一位參與者而言,都是一次使命的傳承,一次責任的擔當。在未來的日子里,實踐團隊員們將繼續(xù)以實際行動,讓紅安精神綻放出新的時代光芒,將青春絢麗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