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盛夏,塔里木大學動物科學與技術學院的“戍邊精神先鋒團”踏上了前往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庫蘭薩日克鄉(xiāng)的征途。7月8日,這支滿懷激情與敬意的隊伍抵達了這片遙遠而神圣的土地,他們的目的地是邊防哨所,那里有一位他們早已耳聞的護邊英雄——西塔爾別克·阿布杜木薩。西塔爾別克·阿布杜木薩在邊境線上巡邏。塔里木大學通訊員 李勝翔 攝
西塔爾別克·阿布杜木薩,一位35歲的本土漢子,以其對國家的無限忠誠和對邊疆的深切熱愛,在護邊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了九年時光。他的故事,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廣為流傳,成為了激勵無數(shù)人的佳話。此次,“戍邊精神先鋒團”的成員們帶著對英雄的敬仰與好奇,走進了西塔爾別克的生活,親身感受了他那份不凡的使命與擔當。庫蘭薩日克鄉(xiāng),一個被群山環(huán)抱、風景如畫卻又條件艱苦的地方。西塔爾別克·阿布杜木薩,這位墩實中等身材、皮膚黝黑、眼神中透露著自信與真誠的護邊員,早已成為了這里的守護神。他身著洗得泛白的迷彩服,腳踏堅實的土地,用自己的雙腳丈量著邊境線的每一寸土地。作為吉勒德斯村護邊員大組長,他不僅負責日常的巡邏任務,還承擔著為鄉(xiāng)政府提供情報、協(xié)助處理邊境事務的重任。
西塔爾別克·阿布杜木薩向實踐隊成員講述護邊故事。塔里木大學通訊員 馬為之 供圖
在過去的九年里,西塔爾別克幾乎將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這片土地。回憶起剛成為護邊員的日子,他感慨萬分。那時,交通條件極為不便,從鄉(xiāng)里到邊境線需要徒步走上150多公里的路程。無論是烈日炎炎的夏日,還是寒風凜冽的冬日,他都堅持步行巡邏,用雙眼緊盯著邊境線上的每一個細微變化。自2017年起,為了方便巡邏,他自費購買了一輛摩托車,但這并未減輕他的工作負擔。在冬季,大雪封山,摩托車無法通行,他依然需要徒步往返上百公里的責任區(qū),確保邊境線的安全無虞。西塔爾別克的努力與付出得到了廣泛的認可與贊譽。他先后被評為“西陲模范護邊員”、“優(yōu)秀民兵”以及“2020年度優(yōu)秀護邊員”。這些榮譽的背后,是他無數(shù)次的艱難巡邏、無數(shù)次的情報收集與上報、無數(shù)次的緊急處置與應對。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忠誠、什么是奉獻、什么是責任。阿合奇縣美麗的自然風光。塔里木大學通訊員 陳德淑 提供
在與“戍邊精神先鋒團”的交流中,西塔爾別克講述了他的一次次巡邏經(jīng)歷。他提到,有一次在巡邏過程中,他敏銳地發(fā)現(xiàn)了一處可疑跡象,立即上報給鄉(xiāng)政府和派出所。經(jīng)過核實,這是一起企圖非法越境的事件。由于他的及時發(fā)現(xiàn)與上報,成功阻止了一起可能發(fā)生的邊境安全事件,為維護邊疆穩(wěn)定做出了重要貢獻。除了巡邏任務外,西塔爾別克還積極發(fā)揮信息員、戰(zhàn)斗員和宣傳員的作用。他利用自己的地域和語言優(yōu)勢,收集轄區(qū)內的社情民意和情報信息;配合責任區(qū)民警做好轄區(qū)中心工作;向轄區(qū)群眾宣傳邊境法律法規(guī)和黨的政策方針。他的這些努力不僅提高了轄區(qū)群眾的法律意識和國防意識,也促進了邊境地區(qū)的和諧穩(wěn)定。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西塔爾別克再次展現(xiàn)了他的擔當與奉獻。他主動加入志愿者隊伍,連續(xù)37天堅守在邊防辦辦公室為農牧民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服務。當大雪封山、道路難行時他毫不猶豫地開著自家的拖拉機去清理邊境線路上的積雪確保邊境線的暢通無阻。他的這些舉動不僅贏得了當?shù)厝罕姷淖鹁磁c愛戴也展現(xiàn)了護邊員在特殊時期的責任與擔當。在“戍邊精神先鋒團”的眼中西塔爾別克·阿布杜木薩不僅僅是一位護邊員更是一位英雄、一位榜樣。他的故事激勵著每一位團隊成員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更加堅定地投身于祖國的邊疆建設事業(yè)中。塔里木大學“戍邊精神先鋒團”與西塔爾別克合影留念。塔里木大學通訊員 雷浩浩 供圖
此次三下鄉(xiāng)活動不僅讓塔里木大學的師生們深入了解了邊疆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和護邊員們的艱辛與付出更讓他們深刻體會到了戍邊精神的偉大與崇高。他們紛紛表示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學習與實踐努力成為像西塔爾別克一樣有責任、有擔當、有奉獻精神的青年才俊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青春與力量。
(通訊員 劉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