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輕化工大學“紅色嘉絨繁星”暑期實踐團隊于2024年8月24日赴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團隊成員深入同樂會遺址,開展紅色文化探尋活動,旨在傳承紅色文化和貢獻青春力量 。
隊伍大合照 何慶智 供圖
“同樂會”會址,是法國傳教士余廉靄于1919年組織興建的。1935年6月16日,紅一方面軍主力到達懋功,與前來接應(yīng)的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當晚在天主教堂組織團以上干部舉行聯(lián)歡會,亦稱“同樂會”。兩大主力軍的勝利會師,揭開了中國革命新的篇章。
紅色資源的珍貴價值,不僅在于它的歷史光輝,更在于能帶給人們思考和精神滋養(yǎng)。在講解員的帶領(lǐng)下,團隊成員們來到了北側(cè)廂房,參觀當年領(lǐng)袖短暫休整期間所居住的房間。室內(nèi)擺放著一張老式木床,床上鋪著粗布床單,放著一床被子和一個用包袱布包著衣服做成的枕頭,墻上掛著蓑衣、斗笠,窗邊是一張漆面已經(jīng)剝落的書桌和一把木椅,整個房間陳設(shè)簡單、樸實。移步東側(cè)廳堂,圖文并茂的事跡介紹吸引了大家駐足觀看,革命們拋頭顱、酒熱血,不懼犧牲的精神深深感動著在場的每一個人。參觀完后,團隊成員們紛紛表示有幸目睹革命領(lǐng)袖生活過的地方,太令人激動了。同時也認識到紅色資源承載著光耀千秋的歷史歲月,蘊含著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用心去挖掘、去學習、去紀念、去傳承。
偉人住處 何慶智 供圖
在整個參觀過程中,成員們的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也感受到了前輩們的不容易,是他們用了一生的心血才換來了今天和平美滿的幸福生活。“歲月失語,惟石能言”,每一個紅色資源都承載著一段厚重的歷史,都是一本生動的教科書。讓新時代青年牢記使命,不忘初心,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做出自己的貢獻。
(通訊員:熊銓睿、昌瑤、鄭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