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正朝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宏偉目標邁進。講好普通話,不僅是個人綜合素質(zhì)的體現(xiàn),更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力量。為了貫徹落實國家語言文字工作方針,提高全民普通話水平,2024年8月1日,武昌理工學院“青春筑夢”通城志愿服務隊在湖北省咸寧市通城縣五里鎮(zhèn)治全村開展以“講好普通話”為主題的課程。
在這個信息交流日益頻繁的時代,普通話作為我國的通用語言,發(fā)揮著溝通心靈、增進了解、促進發(fā)展的橋梁作用。從城市到農(nóng)村,從課堂到職場,講好普通話已成為新時代公民的基本素養(yǎng)。本次“講好普通話”課程,以創(chuàng)新的教學理念,深入淺出地教授普通話發(fā)音、語調(diào)、表達技巧,旨在幫助同學們克服方言困擾,邁向標準普通話的殿堂。課程內(nèi)容豐富多樣,涵蓋了語音、詞匯、語法等多個方面,讓同學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升普通話水平。
普通話,作為我們國家的通用語言,有著它獨特的定義和內(nèi)涵。課程伊始,志愿者王茜通過講解普通話的定義,讓同學們認識到普通話的由來。普通話,全稱為現(xiàn)代標準漢語普通話,它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xiàn)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guī)范的漢民族共同語。簡而言之,普通話是國家法定的官方語言,是全國各地、各民族間交流的橋梁。
在接下來“講好普通話”的課程學習中,志愿者王茜帶領同學們認識了一部分易錯字,這些易錯字如同隱形的絆腳石,稍不留神就會讓我們的普通話水平大打折扣。課程中,志愿者針對性地分析常見的易錯字,比如“氣氛”常被誤讀為“氣份”,“潛力”易被讀作“潛利”,以及“奢侈”容易被誤讀為“侈奢”等。通過“講好普通話”課程的學習,同學們不僅能夠糾正這些易錯字的讀音,還能深入了解它們背后的文化和用法,從而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尷尬,提升同學們的語言準確性和文化素養(yǎng)。
值得一提的是,在“講好普通話”的課程中,開展了繞口令挑戰(zhàn)賽。繞口令是一種極具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的練習方式。它不僅能夠鍛煉同學們的發(fā)音器官,還能提高同學們的語言流暢度和口腔靈活性。“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四十四只石獅子,是死是活都要試。”這句繞口令巧妙地結(jié)合了相似的音節(jié)和快速的語流,要求同學們在朗讀時必須發(fā)音準確、吐字清晰。在課程中,志愿者王茜組織同學們一起練習這樣的繞口令,通過不斷的重復和挑戰(zhàn),同學們的普通話水平將會得到顯著提升。
課程的最后,志愿者王茜對本次課程進行了總結(jié),并布置了課后練習,要求同學們在家中繼續(xù)練習普通話發(fā)音,李周源同學表示:“這節(jié)課讓我對普通話的發(fā)音有了更深的理解,老師的講解非常耐心,讓我受益匪淺。”講好普通話,共筑中國夢。講好普通話課程的成功舉辦,不僅有助于提升同學們的普通話水平,也為同學們營造了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